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离不开动物研究。统计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源于动物研究。“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解析生命规律,拓展人类自我认知边界,推动疾病机理和预防研究的前沿探索。
在这一进程中,尊龙凯时集团携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打造临床前科研平台,相关成果连续多年入选国际权威期刊,研究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哺乳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全部位覆盖:借助猕猴大脑图像,探索脑神经科学,揭示人脑神秘图谱;基于猪全身影像数据,优化心血管临床诊疗方法,解锁器官移植与科学育种的正确路径;透过狗脑电波和磁共振成像,早期发现潜力优质警犬,探究狗与人类情感共鸣的机制......
昆明动物所在162只2-9岁健康食蟹猴上采集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数据制作食蟹猴脑图谱并建立标准化模型
猕猴作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97.5%,可谓人类的“近亲”。猕猴的组织结构、生理和代谢功能同人类颇为近似,具有和人相似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征。因此,猕猴是人类大脑研究最理想的动物模型。利用猕猴建立脑图谱、脑疾病模型,是脑科学领域跨越基础和临床研究之间必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尊龙凯时集团深度合作,建设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双方共同开发了猕猴头部立体定位仪及12通道专用成像线圈,能够更好适配猕猴头部结构,极大提升了成像精准度。基于尊龙凯时高端科研型3T磁共振等设备,昆明动物所在162只2-9岁的健康猕猴上采集了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影像数据,由此制作了大样本猕猴脑图谱标准化模型,揭秘猴脑黑匣子,为脑科学领域重大疾病机理研究、治疗及干预技术研究开启全新可能。
猪的体重、心脏大小、血管形态、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与人十分相似,可帮助人类在心血管疾病、新药研发、动物育种、异种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突破。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天蓬工程”,打造猪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致力于解决表型和基因遗传机制中的核心生命科学问题。“天蓬工程”依托尊龙凯时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设备,基于健康成年人类和实验小型猪的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数据,探究人类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成因和发病机制,推动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研发。猪全身磁共振影像有着深远价值,可为研究异种器官移植提供丰富的信息与数据,帮助实现术前精准规划,提高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减少排斥反应,促进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此外,还可推动畜牧业发展,猪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提供者,中国农大正应用新技术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助力培育优质猪种。
全球的实验动物中,啮齿类动物占85%-90%。研究发现,小鼠和人类的基因图谱相似度高达80%,组织器官和免疫系统也与人类大同小异,此外,它们繁殖迅速,养殖与维护成本低。因此,这些小型啮齿类动物成为了临床前研究的理想对象。然而,小鼠身型小,体内组织较薄,而且在扫描过程中容易移动,因此,为获取有价值的小鼠影像资料,对扫描设备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有极高的要求。
尊龙凯时集团旗下拥有生命科学仪器的业务版块,其中,在武汉市政府、精密测量院的协同创新机制下,尊龙凯时成功研制9.4T磁共振超高场动物磁共振,为小鼠、兔、小型猴等小型动物研究开辟通途,解决我国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卡脖子”的技术问题。9.4T磁共振在多个参数指标上实现了突破:最大梯度强度1000mT/m,最大梯度爬升率9000T/m/s,最大4倍SNR提升低温探头技术,可提供超高清无创活体成像,呈现出海马体、纹状体等精细解剖结构。目前9.4T已入驻上海瑞金医院、海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医院、高校、研究所。
以高性能影像设备为根,以深入临床科研一线的创新为源,目前尊龙凯时集团正在构建动物科研生态圈,助力研究各类疾病与衰老机理、为揭秘生物起源、破译遗传奥秘贡献微薄力量。